副系列名:師友致葉榮鐘信

案卷名:林莊生

件名:林莊生致葉榮鐘信1974年07月28日

推薦分享

Share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典藏號:NTHU-LIB-001-070400360038
資料類型:
資料類型:信函;媒體類型:紙本
描述層次:件層級
著作者:
林莊生 寄
主題與關鍵字:
關鍵字:葉榮鐘
關鍵字:林莊生
關鍵字:傅作義
關鍵字:和談統一
關鍵字:國民黨
關鍵字:《明報》
關鍵字:台獨
關鍵字:周恩來
關鍵字:《七十年代》
關鍵字:自治省
關鍵字:地方主義
關鍵字:人權思想
關鍵字:洪炎秋
關鍵字:侯榕生
關鍵字:〈北京歸來〉
關鍵字:《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》
關鍵字:《抖擻》
關鍵字:〈談談台灣文化〉
關鍵字:〈談談台灣的文學〉
關鍵字:〈中國在遽變中〉
關鍵字:余英時
關鍵字:楊石鈞
關鍵字:〈儒家文化再反省〉
關鍵字:《懷念台灣》
關鍵字:賴和
關鍵字:〈善訟人的故事〉
描述:
內容描述:範圍與摘要:葉榮鐘到美國探望兒女時,林莊生寫信給他,表示對其07月17日來函之內容深覺感動與欣佩,並就葉氏信中所提台灣何去何從的問題做討論。林氏謂中共於前年(1972年)「2.2.8」(應指02月28日)時曾透過傅作義提出和談統一之說,結果國民黨不做回應,同時《明報》社論也指出中共此舉意同招降,缺乏誠意,而台獨人士對此則表示憤慨,並嚴加非難。此後中共對台灣問題不再做公開說明,採取極端謹慎的態度,期間周恩來亦曾間接對此事做過解釋。就中共負責人和《七十年代》的言論來看,以自治省為認同的起點,是公定的看法,但台獨人士堅決反對此一看法。中共在1972年以前,對台灣人的認識如同1946年在重慶的國民黨一樣,將台獨看作美日帝國的走狗、台灣人的敗類。這種態度直到1972年紐約的民眾大會以至中美聲明反對之示威後,才有所轉變,這點從《七十年代》「台灣往何處去」中思華的文章,以及周恩來召見台灣人士側記等文章,可得到印證。中共已然察覺臺灣人民自決的願望確實有其歷史的背景與必然性,此願望不同於大陸的「地方主義」,而是有「人權思想」在其中的。最後林氏舉印度的ネール(Pandit Jawaharlal Nehru)因佔領葡萄牙的領土果亞(Goa)和蘇聯對チェコスロバキャ(捷克)的侵略,導致國際聲譽一落千丈的例子,以及美國對越南戰爭的處理方式,推論中共與台灣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。並表示希望洪炎秋、葉氏等台灣父老,今後將注意力放到海外,因為台灣的命運實牢繫於海外者。信末提及將另函寄上侯榕生的遊記〈北京歸來〉(《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》)、《抖擻》刊物上的〈談談台灣文化〉(葉氏日記1974年08月14日記成〈談談台灣的文學〉),以及《明報》16版的「〈中國在遽變中〉余英時答問」、楊石鈞〈儒家文化再反省〉等文章給他。並提及其創辦的刊物《懷念台灣》,以及葉氏曾提及的賴和〈善訟人的故事〉一文。
版本:手稿
來源:葉榮鐘家屬捐贈
保存狀況:良
日期:
1974/07/28
格式:
實體描述—數量:1 筆
範圍:
1974/07/28
管理權:
典藏單位: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
使用限制:開放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

評分與驗證

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

star star star star star